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退休不褪色,做人民调解工作的行家里手

日期:2021-11-02 作者:蒋文娟来源:黄墓法庭 阅读次数:字体:[] [] []

“你好,我是南陵县人民法院黄墓人民法庭的调解员,欢迎来到黄墓人民法庭参加调解”,每天早晨,我们法庭都伴随着调解员亲切的声音迎来了一天美好的工作。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多年扎根基层的老同志,他的名字叫做朱来荣,退休之前长期在乡镇工作,在调解邻里纠纷、促进邻里和谐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退休之后,被我院聘请为黄墓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员。来到法庭之后,朱来荣同志每年调解成功的案例多达140起,我们也亲切地称他为朱老师。那么朱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年来的实践心得。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心系群众,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我们的法院叫做人民法院,我们的法庭叫做人民法庭,我们的调解员也叫做人民调解员。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作为基层工作者,要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善于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一杯热茶,一声问候,始终坚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朱老师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就是一起调解六次的民间借贷纠纷,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对于案涉金额也达到了双方满意的程度,正是朱老师持之以恒地努力,才在调解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天理、国法和人情的有机统一。其次是要了解当地风俗民情,来到法院进行调解的群众大多都是本地人,那么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都与当地实际情况挂钩,所以要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就要先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以此为出发点,进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再者,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要将专业性与实际性相结合,运用专业的调解方法必不可少,比如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以及沟通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有这样一起离婚纠纷,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经过朱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并且积极联系当事人的子女,以双方子女为出发点,用真情打动了双方,最终,双方和好如初。朱老师刚来的时候,对于法律问题基本上是空白,但是他自己主动求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例如《民法典》等,对于其中的婚姻家庭以及民间借贷等常见纠纷认真学习,一本崭新的民法典现在对于朱老师来说其中常见条例已经了然于心,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他也会积极地和法庭里面的法官沟通讨论。此外,还要创新工作方式,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些群众因为身在外地而无法前来面对面进行调解,就可以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沟通协调。不仅如此,还需要结合具体矛盾和当事人实际情况,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主动走访,了解情况,上门服务。最后,就是要使得调解工作可持续,一次调解成功并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经常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等方式进行回访,询问后面的一些情况,做到对于自己经手的每一起调解案件都要负责到底。

朱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正如朱老师所说,每调解成功一起案子,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有效地解决了双方的矛盾,促进了邻里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对于自己来说,成功地化解了无数的矛盾纠纷,自己从内心来说也感到非常的高兴。中华民族历来提倡“以和为贵”,历久弥新的枫桥经验始终倡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回避矛盾纠纷,而是最大限度地就地化解矛盾,让前来调解的群众来时带着问题,离开时带着微笑。建设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协同作用,需要从基层出发,又回归到基层,从司法角度来说,人民调解员在其中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朱老师多年来就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在自己的调解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分享到: